020-82258780

区块链会成为物联网的主干基础吗?


发布时间:2017-10-31 10:50:10 点击次数:245次


  区块链会成为物联网的主干基础吗?

如果在数学上,某些问题因为数量级的不同,得用加法以外的高等微积分解决问题,当我们来到有500亿以上连网装置的世界后,怎能还用30年前的架构解决问题?

2-1G0260SF6238.png


物联网新主干基础诞生的必然

过去会探讨2020年或者2025年时的万物联网会如何发生,但在观察一段时间后,就发现万物联网的现象已无须探讨,因为万物联网已经是“必然性”,而非“可能性”。

以下几个原因奠定了必然性。

1.摩尔定律

2.不断追求CP值的使用者

3.不断生产功能过剩的硬件供货商

这个必然性,除了是硬件产品世界送给物联网世界的遗产,也是硬件产品公司最核心的驱动力。

你是否曾经有过仍然想用传统手机却因为买不到了,而只好开始用智能型手机时刻呢?那么万物联网是什么样貌呢?就是个当你想买传统灯泡,但走进了特力屋却发现只能买到连网灯泡了。

万物联网既然是必然,就该换角度思考,尤其是创业者或者是物联网时代要做创新服务的业者。

万物联网对个人是怎样的样貌呢?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:

你现在身上有多少连网装置?

你家现在有多少连网装置?

根据CISCO的相关探讨,到了2020年,平均每人身上将会有6.58个以上的连网装置。


这时我们该烦恼的是所谓的IoET(Internet of Evil Things)问题,在2016年10月21日美国的网站大断网的事件中,造成诸多网站——包含了亚马逊以及Netflix——断线的元凶正是物联网装置。

在2016年号称可连网的装置不过才64亿个,很多黑帽黑客还不急着在现在出手,因为与其现在出手,还不如等到2020年效果将会更大。

对于认同万物必然连网的我们来说,若不开始做点什么,那么诸如天网(Skynet)的可能性确实会随之升高。

要知道,大多数的硬件业者没有理会万物联网带来的威胁,持续制造连网物,有点良心的业者,可能在产品中买了安全服务后,就觉得应该没问题了,殊不知所制造的连网物正在这已经运作了30年的物联网架构上增加负担。

现行网络的基础架构是奠定在[1986年ARPA将其网络协议从NCP改成现行的TCP/IP][2],从1986年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,并持续增加各种服务和连网数目,价值也从人与人的连接进化到了物与物的联机。

网络架构的革新早已是个非常重要的议题,但是制造连网物的业者却最不在意,也不知道增加连网物会造成反噬。

试想,若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持续存在,而且可能还有更多漏洞没被发现,当你的连网物出货出越多,一旦出了问题,你得面对多大的责任?

于是聪明的业者早已开始探讨起这些威胁和探讨New Internet的可能性。

连神剧《硅谷群瞎传》也恰巧在第四季中预言了这样的主题。


反巨大中心化的必然

除了万物联网的必然性,接着还有个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必然性。

物联网的诞生之初,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,避免被攻击后,政府的运作就中止。但我们来看看现在的网络是怎样的样貌呢?

目前的网络世界等于被Facebook、Google、亚马逊、苹果与中国的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)等公司所统治。

大家可能同时间都拥有这些公司的多重身分,本意为去中心化的网络,反而成了巨大中心化的产物。

而前面提到的物联网攻击却又让大家看到网络的脆弱性,如果连亚马逊这种一级的网络业者都可能会挡不住网络攻击,那远比亚马逊小的业者又怎能抵挡得住?

因此,在未来,New Internet的必要性更加上升了,开始有更多有志之士和深谋远虑的业者思考着New Internet该如何诞生,甚至用来解决现行网络问题的手法就直接舍弃,用新手法来解决。


如果在数学上,某些问题因为数量级的不同,得用加法以外的高等微积分解决问题,当我们来到有500亿以上连网装置的世界后,怎么可能还用30年前的架构解决问题?

于是思科提出了雾运算(Fog Computing),华为也提出了边缘运算(Edge Computing),从他们的角度来提出各种新的解决方案。

我提供一个观点,基本上试着从这些网络巨头的对面去想解决方法,因为这些网络巨头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商业模式,提出的种种解法往往必须先考虑到自身利益,这不是新业者的机会,但若从网络巨头的对面去思考:

中心化的对面,或者说中心化后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呢?

区块链响应了以上两大必然

答案也就呼之欲出,极有可能是“去中心化”或者是“多中心化”,而区块链的技术可能正是New Internet的基石!

谈New Internet可能过于巨大,我们重新聚焦回万物联网的影响,来看看万物联网有哪些特征?

1.低功耗

2.广泛互操作性(Interoperability)

3.百亿数量级的交易数量

4.数据正确性

所谓New Internet的基石可能是与区块链有关的技术,虽然现行的区块链可能只是过渡技术,但现在的参与确实有意义。

我们可以观察到到不久的未来,所谓的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是否还能叫做区块链已经很难说,因为拿掉了“区块”也拿掉了“链”,更回归是分布式账本(Distributed Ledger)技术。

区块链的诸多特性包含:

►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

►Trustless去信任

►Collectively Maintain集体维护

►Reliable Database可靠数据库

►Open Source开放原始码

►Anonymity隐私保护

►Time Stamp时间戳

►Asymmetric cryptography非对称加密

这些都是作为物联网中物对物的匿名可信任数据交易中,必要且又可靠的,但现行区块链为了创造出去中心化网络,用来创造“诱因”的“币”也成了B2B企业的应用困扰。

最好的例子就是作为开宗的比特币(BitCoin),作为理想的去中心化网络示范,中本聪设计了几近完美的机制,但在中国强大的算力之下被逼出了各种极限。

原本的全网认证和区块都成了企业应用中的种种包袱,加上物联网中真实状况的资源有限,更限制了既有区块链技术的导入。

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技术——IOTA的Tangle,它的关键都写在一开始了:

►没有交易成本

►去中心化

►可弹性放大使用

►模块化(可做脱机认证)

►这些天书似的特性用白话来说是什么呢?

在物联网中物对物的数据交易往往不是需要竞逐算力,而是有其天生的责任,企业内的各种数据交易/交换也是,因此算力认证的机制变成多余。

而也因为物对物(M2M)或者企业应用,不需要如比特币的诱因来建立节点网络。

这些在Tangle中都没有了。Tangle的具象就像其字义:

 


具体应用样貌像什么呢?

很像我们生活体验中的“标会”:我跟A借100万,在实际的样貌中,是否有需要搞到全世界帮我们记录?似乎是太过小题大做,但究竟该多少人来帮忙作证呢?是同一个办公室的人?还是同时在大安区的人,抑或是整个台北市?这部分就是IOTA的工作小组正在设计的逻辑。

其结构跟现行的网络更为接近,是一个网的概念,没有区块也没有链,让它的扩充性更好处理。

有趣的是,IOTA的创办人跟以太坊(Ethereum)创办人一样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,证明了能够颠覆未来的,都是年轻人。

回到区块链带来的价值,有些书会说这是让过往净是信息交流的网络,变成价值可以转移的技术。

透过各种区块链技术,让数字科技真正地与实体世界同步,若这点成为可能性,也就是真的达成了价值的转移。

白话来说,过去我分享一首音乐给你,就是我拷贝给你,你这个音乐我也有,苹果或Spotify等业者都在解决这类的问题,创造了自己的封闭生态圈,保护音乐资产,但这还是建构在封闭生态圈内的。

透过区块链技术,就可以做到我分享一首歌给你,但是你有的时候我并不会也同时拥有,这是实体世界拥有的特性,但在过去的网络世界中无法呈现,因此限制了数字世界的价值。但区块链技术,同步了实体以及数字世界。

透过其可做匿名信任交易的特性,也会成为诸多物对物的物联网世界安全交易的基础。这也已经可以在几个形成中的物联网国际标准中见到踪迹。

解决万物联网的各种基础架构势必得重新思考,而非使用过去的网络样貌来设计,若继续用过去的方法,只是让原有的网络巨头掌握优势,但若我们思考,在巨头们中心化作用力下会产生的反作用力,必然是新机会所在。